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一开始不知道现住自己家的张三是罪犯而收留,但在知道其是杀人犯后仍然加以隐藏,甲可以构成窝藏罪

B、乙为发展公司业务而正常申请贷款100万元。取得贷款后不久,公司业务停滞,乙便将贷款转贷牟利,乙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C、丙发现李四将挪用公款所取得的款项放在家中,尚未使用,就“借用”李四的50万元公款购买毒品,丙属于挪用公款罪共犯

D、丁(非国家工作人员)一开始并不知道丈夫田某(国家工作人员)多次受贿的事实,但在行贿人王五告知丁其有求于田某时,丁在田某同意下接受了王五提供的财物,丁构成受贿罪

查看答案
更多“下列与犯罪故意和共犯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与乙共同谋划于次日杀害某丙,但次日甲因腹痛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注册税务师执业时,遇到下列情形,可以出具有关报告的是()。

A、委托人示意其作不实报告或者不当证明的

B、委托人故意不提供有关资料和文件的

C、委托人部分相关资料遗失,无法提供的

D、因委托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报告不能对涉税的重要事项作出正确表述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串通并为之提供诈骗贷款帮助的,既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共犯,也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的共犯,关键区别在于()

A、主观方面是否是故意

B、是否采用虚构事实、隐購真相的方法

C、银行是否被骗

D、所侵犯的客体是否是货款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有关缓刑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B、对于一人犯数罪的,数罪并罚后不得适用缓刑

C、对于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宣告禁止令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也是胁从犯

B、乙组织妇女卖淫,丙为其寻找卖淫女、联系嫖客,但从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对丙应当以乙组织卖淫罪的共犯论处

C、甲是某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某晚故意不关财务室窗子、不锁保险柜,然后指使中学生乙(16周岁)潜入财务室窃取甲保管的公款、甲乙构成贪污罪共犯

D、丁是某国有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唆使投保人戊将自己投保的汽车烧毁后向保险公司理赔,然后利用自己办理理赔的职务便利为丁理赔8万元,二人平分。丁戊构成贪污罪共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A、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

B、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C、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可以视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

D、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

E、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所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甲唆使乙帮助杀死邻居丙。某日,乙按甲授意,到丙家中,与丙闲谈,伺机作案,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关于本案,处理正确的是()。

A、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同犯罪

B、乙属于犯罪预备

C、乙属于犯罪中止

D、乙没有杀害丙,所以甲属于教唆未遂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陪审制度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陪审员不少于合议庭人员的1/3

B、陪审员与法官具有完全同等的权利

C、陪审员由基层法院院长提名和任命

D、陪审员任期3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对高血压流行病表述不正确的是()。
A、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
B、同一人群冬季的患病率高于夏季
C、与饮食习惯有关
D、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高于男性,更年期后低于男性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的法律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负法律责任

B、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负法律责任

C、对事故发生单位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D、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负法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搜题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搜索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