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

经过下列哪场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查看答案
更多“经过下列哪场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春秋末期,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的攻势,为秦统一六国作了准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哪场战役不是波斯人与希腊人之间发生的战役?

A、坎尼会战

B、温泉关战役

C、马拉松战役

D、萨拉米斯海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秦统一六国后,铲除私学,独尊法家,下列那些人属于法家的代表人物?()

A、商鞅

B、李斯

C、申不害

D、韩非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⑤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⑥有如此之势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⑤⑥⑧

D、①⑤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世界影史记录最多的是哪场战役()

A、一战

B、二战

C、伊拉克战争

D、越南战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谏逐客书》所列举的客卿中,献计秦惠王,“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的是()

A、百里奚

B、公孙支

C、张仪

D、范睢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 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缪公求士 缪公:即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2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回答:(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主张六国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是苏秦;主张各国东西联合,服从秦国的代表人物是张仪()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搜题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搜索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